为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升区域教研工作实效,2025年2月20日,上城区各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兼职教研员及学科大组长齐聚上城区教育学院,共同参与新学期期初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会议。本次会议以“深耕教研创新,共谋质量提升”为核心,聚焦教研模式转型、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科实践创新,通过经验分享、成果展示与任务部署,系统构建区域小学数学教研新样态,为新学期教研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省先进教研组经验分享
卓越教研的实践与启示
启示1
闭环教研机制:从规划到落地的系统化设计
2023年浙江省先进教研组——杭州市丁荷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何奇洳老师开展了题为《三阶·四步:践行主题教研活动的路径》的经验分享。何老师从“系统规划,推进整体设计研究”和“三阶四步,形成闭环教研模式”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提出了教研组应具备五年教研主题规划以及学期主题规划的建议。何老师详细阐述了三阶四步闭环教研模式的实施过程,采取“小切口、深挖掘、精拓展、重推广”的系列研训活动,有效提升了新手教师、中坚教师、专家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每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都有明确的任务和成长空间。
启示2
差异教学·数学实验:教研组建设的生态化探索
2021年浙江省优秀教研组——杭州天长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姚俊俊老师做了《从差异出发,打造美好教研组的天长实践》主题报告。天长数学教研组建设兼顾学术性与实践性,通过长期深耕形成独特的教研文化。以差异理念为核心,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数学实验教学路径。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并为教师的学历提升和专著出版提供有力支持。在日常教研活动中,通过主题磨课——微型研究——阅读沙龙——团建分享四位一体的教研生态,逐步形成了系统化、良性互动的教研机制,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人人敢讨论、人人能上场、人人有收获”的美好教研样态,为我们探明了前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学校特色教研组展示
校本教研的创新与突破
路径1
课堂创新:深耕集体备课,构建高效课堂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的田秋月老师作了题为《三维共振:新课标背景下集体备课的升级路径》的报告,以浙教版新思维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几何小天地》单元结构备课为例,分享了胜利实验“三维共振”集体备课模式操作过程。认知维度上预研诊断,指明备课方向;行为维度上互动备课,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情感维度上互助相长,为团队协作提供情绪动力。胜利实验学校将继续探索新课标背景下集体备课的创新路径,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杭州市胜利小学的张君霞老师分享以《智慧教研 慧见成长》为主题的报告,以“慧脑数学”为主题,以三心四力(好奇心、同理心、上进心、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推理力)为底层素养,发展学科素养。张老师以推理力为具体案例,分别从好奇循环探索推理、多感协同具身推理、AI赋能数据推理三个维度,分享了如何基于题组训练、教材解读、微项目研究发展推理能力。“慧脑数学”不仅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提升,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真正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
路径2
实践拓展:链接生活,深化数学应用
杭州市时代小学的孙罗老师分享了《跨学科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的报告,展示了数学组在跨学科教研领域的深入探索。以“主题驱动式教研”为焦点,构建了“主题研讨—课堂实践—反思改进—课堂实践”的循环模式,通过结合“学科+主题+活动+多元实践”的模式,教师们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综合实践研究,从而积累了深厚的跨学科教学经验。基于校本研修的立场,该校开发了具有特色的教育资源,将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社会实践等多领域知识深度整合,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时代小学的数学教研组在跨学科素养与学科素养的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杭州市大学路小学陈文娟老师分享了《小新问世界——大学路小学学科内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的报告,形成了实践作业四步实施路径:搜集问题——分组设计——假期实践——成果展评。教研组对三个假期的实践作业进行了系统规划,呈现出鲜明特色:寒假着重关注民俗中的数学元素,挖掘传统文化里的数学知识;暑假聚焦探索自然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自然现象。不同阶段的实践目标相互关联,贯穿于整个作业设计体系,打破了时空局限,推动学生的持续学习。
路径3
教师培养:分层赋能,促进专业成长
杭州市崇文未来学校数学教研组以“素养课堂·AI赋能”为核心,构建数智融合教研体系。数学组着力于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以教师教学行为研究为切口,依托AI智能录播系统,形成“AI课堂观察-数据分析-精准改进”闭环。通过“1+1+N”磨课机制(1节AI录播课+1份数据报告+N轮循证改进),聚焦课堂问题;开展“AI报告+”主题教研,突破传统主观局限,以数据驱动教学行为科学化。践行“技术赋能+多元评价+素养导向”三位一体模式,深化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崇文未来学校数学组将持续深化AI与教研融合,打造数智教研新生态。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以“青蓝+”成长共同体为主题,建立“青蓝+”成长共同体创新师徒结对模式,由1位骨干教师与2名青年教师组成“三角研课组”,通过“三备两磨”、课堂诊断与成果固化等流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建构“五步诊断法”听评课模式,通过标准化流程与课堂观察量规表,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进一步推动教研创新。
明确方向,细化任务抓落实推动教研工作落地见效
最后,邵虹老师对八位教研组长在教学工作中的卓越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面对工作任务时的高效响应和积极投入,彰显出了极高的工作热情与专业素养,为区域教学树立了良好榜样。同时,邵老师重点对新学期教研工作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部署,从集体备课的规范与深化、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实践、教研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以及数智赋能的协同与助力四个方面进行展开。
集体备课聚焦特定年级单元,深度对比多版本教材,精准开展学情诊断,科学重构单元内容,打造高质量关键课例;作业设计需强化单元作业概念,兼顾基础与思维训练,进行分层设计,关注学困生,合理改编教材内作业以契合素养导向。此外,邵虹老师着重指出,教研组长作为教研团队的核心力量,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策划并有效实施各类教研活动,带领教师团队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会议最后邵虹老师强调依托区特级教师工作室等资源,推动“AI+教研”活动的多样化开展,整合校内外资源,提升教研活动的专业性和影响力。
本次会议以理论为基、实践为径,系统梳理了区域教研的创新路径与行动策略,为新学期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在上城小学教研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小学数学教师的辛勤耕耘和不懈追求下,区域教学品质必将迎来新的突破与提升。